2025 台灣餐飲產業趨勢報告
適合閱讀對象:台灣獨立餐飲業主
一、總體摘要
2025 年,台灣餐飲市場出現「消費緊縮」與「營收持續增長」並存的現象。消費者普遍縮減支出,但餐飲總體營收仍維持溫和成長,顯示消費行為正進入「精算分層」時代:
本地消費者
以實用、划算為優先考量,忠誠度降低。
觀光客與特定族群
仍願意為獨特體驗與便利性支付溢價。
數位直達管道
官網、Email、LINE OA 已成為營收與顧客互動的核心工具。
通路結構
外帶與外送需求穩定,內用客單壓力增加。
結論:餐飲業者必須兼顧「價值導向、分眾經營、數位直達」三大方向,才能在消費保守的 2025 年穩定成長。
二、2025 年市場與消費者洞察
深入了解台灣餐飲市場的消費者行為變化
1. 消費縮支,價值取向抬頭
調查顯示,86% 台灣消費者在 2025 年有縮減支出計畫,其中 29% 表示會減少外食/外帶。
76% 消費者不再在乎品牌忠誠,而是只要能滿足需求即可。
含義:餐飲品牌不能僅依靠形象或故事取勝,必須提供「看得見的價值」──例如透明的訂金規則、划算的套餐組合、實際的會員回饋。
86%
縮減支出計畫
台灣消費者在2025年
29%
減少外食/外帶
消費縮減的主要項目
76%
不在乎品牌忠誠
只要能滿足需求即可
2. 外食 CPI 維持高檔
2025 年 6 月外食 CPI 年增 3.44%,7 月 3.48%,反映餐飲價格持續上升。
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,傾向選擇「感覺划算」的選項。

含義:餐廳漲價必須搭配「價值提升」──例如份量加大、套餐附加、會員升級,而非單純提高價格。
3. 營收結構分化
2025 上半年餐飲業營收年增 3%,但 6 月單月年減 2%。
餐館型內用營收下滑(年減 3.6%),飲料店(+2.6%)、團膳(+8.4%)仍維持成長。
含義
  • 內用餐廳須透過「組合餐」或「加購機制」提升客單價。
  • 飲料、外帶、團膳等高頻低額品類展現韌性,可作為補強方向。
4. 數位直達的重要性
92%
LINE滲透率
週活躍用戶約2,200萬
3,263萬
電子支付帳戶
交易習慣全面數位化
調查顯示,消費者與品牌互動的主要管道為 Email(31%)、官網(29%)、App(28%);LINE 雖是行銷人最常使用的管道,但實際只有 8% 消費者透過此方式與品牌互動。
通知與提醒
LINE 適合用於「通知」:例如訂位確認、候補叫號、用餐提醒,提升用戶體驗。
研究與信任
官網與 Email 才是消費者「主動研究餐廳」與「建立信任」的主要入口,提供詳細資訊與品牌故事。
會員與支付整合
透過會員制度與支付整合,能減少消費摩擦、增加回購率,建立長期客戶關係。
5. 外帶/外送常態化
市場觀察指出,2025 年內用客單出現下滑,外帶與外送需求維持高點。
含義
  • 外送菜單應聚焦「小份量、高毛利」單品,以確保效益。
  • 內用菜單則需強調「雙人或多人分享餐」來提高客單價。
6. 觀光動能復甦
2025 年第一季來台旅客突破 210 萬人次,已接近疫情前水準。
含義
  • 觀光區或交通樞紐店點應備妥多語言圖片化菜單,並支援國際支付。
  • 設計「快速取餐組合」與「必點特色單品」,滿足旅客的便利與體驗需求。
三、關鍵矛盾與整體策略洞察
消費縮支 vs 營收成長
消費者確實在減少支出,但餐飲營收仍成長。
綜合解讀:消費者是「減少高價頻次,但保留低額高頻與偶爾的特色消費」。
品牌忠誠下降 vs 觀光追名店
本地消費者務實,觀光客則追求體驗與名氣。
綜合解讀:本地市場要靠 CP 值,觀光市場則要凸顯特色與體驗。
行銷人偏好 LINE vs 消費者偏好官網/Email
行銷端與實際消費者使用習慣有落差。
綜合解讀:LINE 適合做「提醒與通知」,官網/Email 才是「研究與決策」的核心。
四、2025 餐飲業者策略方向
餐飲業者的成功策略藍圖
1. 價值導向定價
基礎價格+附加設計
採用「基礎價格+附加價」設計,例如提供加料、加購小點或飲料、設計雙人或多人分享餐等,讓顧客感受到消費自主性和更多的彈性價值。
加值不降價
離峰優惠或促銷活動應以「加值不降價」為主,例如贈送小菜、升級份量、提供會員獨享服務等,維持品牌形象和產品價值,避免削價競爭。

價值導向定價策略能在消費者縮減支出的環境中,仍然維持品牌形象與利潤空間。
2. 數位直達經營
數位直達經營是2025年餐飲業者的核心競爭力,能有效降低行銷成本並提高顧客忠誠度。以下是關鍵的數位策略:
LINE OA 應用
將LINE官方帳號用於交易型通知與顧客服務互動,提升即時性和便利性。
官網/Email 平台
建立專業官網與電子郵件平台,作為品牌形象展示、線上訂位與忠誠計畫的核心入口。
會員與支付整合
整合會員系統與多種支付方式,提升結帳便利性,鼓勵顧客回購並累積忠誠度。
3. 產品結構調整
外送策略
專注小份量、高毛利單品。
內用策略
強化雙人/多人分享餐,提升客單價。
根據不同消費場景調整產品結構,能夠最大化每個通路的獲利能力。
4. 透明與信任
規則透明化
清楚公開訂位、訂金、取消等規則,建立顧客信賴。
立即回饋
在蒐集顧客資料的同時,提供如生日優惠等即時回饋。
建立長期關係
透過透明的流程與實質的福利,培養顧客忠誠度。
5. 觀光市場佈局
多語言與國際支付
準備多語言、圖片化菜單,並支援國際支付工具。
必點體驗產品
設計具當地特色且能增強觀光客記憶點的「必點」餐飲。
五、結論
2025 年,台灣餐飲業正處於「消費保守,但機會分層」的局面。
本地市場
以價值導向、透明規則與數位化互動鞏固基礎。
觀光市場
以特色體驗與便利服務承接復甦紅利。
營運模式
兼顧內用客單提升與外帶外送穩定收入,並透過會員與支付整合建立回購循環。

關鍵成功要素:能否在「價格敏感」與「體驗需求」之間找到平衡,並透過數位工具精準觸達不同族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