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方面,
國旅熱潮退燒,國內旅遊人次與消費呈現「高基期滯長」。2020–2021年疫情期間國人改赴島內觀光,催生國旅報復性成長;2022年國內旅遊人次達
1.6856億次,較前一年成長33.8%並回升至疫前水準。2023年國旅人次續創新高(約2.06億),但2024年只小幅增至2.22億次
(3)。觀光署分析指出,
2024年國旅人次年增率僅7.4%,明顯低於前兩年反彈幅度
(3)。且由於許多民眾將長假預算轉投海外,國內旅遊偏向「短天數、高頻次、低預算」模式:如改以一日遊、小旅行替代跨縣市長途旅遊,縮減住宿開支、降低非必要消費。統計顯示,2024年國人每人每次國內旅遊消費僅約新臺幣2,323元
(3),遠低於出國旅遊的人均花費;全年國內旅遊總支出下滑至4,646億元,較2023年衰退約6.2%。在出境市場復甦對國旅形成的分流壓力下,
國內觀光相關產業出現「冰火兩重天」的榮枯差:旅行社、航空業等出境業績爆發成長,反觀國內旅館、餐廳、景點門可羅雀,不得不透過降價促銷或縮減規模苦撐。2024年暑期傳統國旅勝地墾丁的住房率僅約5成,較往年旺季腰斬;許多飯店業者反映週末住房與宴會訂席不如預期,大批旅行團與家庭客源流向國外。據勞動部統計,
2024年1–11月住宿及餐飲業大量解僱通報達43家/1,364人,創近三年新高。國內業者哀嘆「國旅已成觀光『慘』業」,凸顯宏觀出境熱潮對微觀內需經營的衝擊之大。